白癜风擦什么药膏 https://disease.39.net/yldt/bjzkbdfyy/6160465.html正在鏖战的手机厂商们可能不会想到,一家几乎要被遗忘的对手,正在角落里偷着数钱。
这几天,国内主要的手机公司销量都在大幅下滑,华为、小米、OPPO、vivo等大厂天天在国内斗法,苦不堪言。
于是技师抱着好奇的态度,想要了解一下中小手机厂商的的生存状况。
结果让人出乎意料。
有一家大家可能都觉得已经倒闭的手机公司,名字叫“酷派”,居然咸鱼翻身了。
前几年因为手机市场竞争激烈,公司高层动荡,一度处于了破产危机的边缘。
但是酷派前不久发布了年财报,营业额达到了18亿港元,比年涨了45%,毛利率提升到了23.25%,比年亏损-5.63%增长了28.88%。
净利润1.2亿,这个数字比绝大多数A股公司都要好。
换句话说,一年挣1个多亿,本来要倒闭的酷派,奇迹般地复活了,而且活得还不错。
继续在财报里面往下翻,还发现了一名陌生的年轻帅哥照片。
酷派在几年前也算是明星公司,参与合作的顶尖企业家不少。
比如创始人郭德英,的周鸿祎,乐视的贾跃亭,华为的刘江峰,每个都号称科技圈的大神,但都没能把酷派拯救过来。
但是这个小帅哥到底是谁?为什么这么有能耐?
他叫陈家俊,90后,今年才28岁,一年薪水万港元。
官方介绍是,陈家俊是投资者及创业家,拥有南加州大学的金融学硕士学位。
来头不小。继续调查下去。发现陈家俊是酷派最新大股东威日创投的控股人,现在也执掌酷派集团执行董事,行政总裁。
威日创投又是哪个财团呢?查阅资料发现更早之前是一名叫陈家荣的人控股,陈家俊则是陈家荣的胞弟。
原来,他们俩都是深圳著名地产商,京基集团创始人陈华的儿子。
所以这个故事串起来就是:京基地产成了酷派手机的新主人,并逆转了酷派糟糕的业绩,让这家公司重新走在了科技公司的航道。
是的,这个逻辑让人有点错愕。
一家房地产公司,拯救了一家在血海竞争状态中的手机公司。
一个被认为是吸血的行业,拯救了经济支柱——实业。
地产商雪中送炭
京基的陈华今年54岁,广东省湛江市吴川人,建筑工程起家。
如果对深圳稍微有点了解的,就应该就京基不会太陌生。
这家公司曾经打造了深圳第一高楼京基大厦、KKMALL购物中心、深圳盐田著名的海滨酒店京基喜来登(现在已经改名叫京基洲际)。
酷派手机则是另外一番光景。
曾经是国产手机骄傲,在之前是手机四大金刚“中华酷联”之一,双卡双待技术,就是他们家发明的。
但是随着华为、OPPO、vivo等野蛮人闯入手机市场,把酷派这种老牌公司按在了地上摩擦,一度缓不过来。
再加上酷派创始人郭德英在几年前“身体不适为由”,借机高位套现,把酷派股票卖给了号称“救星”的贾跃亭同学。
酷派就这样中了剧毒。年酷派连续巨亏了3年、累计亏损超过65亿元人民币,资金断裂和退市破产的边缘,形势可谓岌岌可危。
1、年酷派公司现有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仅1.48亿元,亏损达到了4.1亿港元,资产负债率超过80%。还面临赔偿供应商1.47亿港元的民事申诉。
2、开始断臂求生。员工人数由年度的人腰斩至人,几乎是5年前的十分之一,降速之快,令人咂舌。年研发支出仅投入了1亿元,相对同类科技公司来说,已经大幅度落后了。
酷派在悬崖边徘徊,四处乞讨。听说先后接洽了碧桂园、星河、恒大等一系列地产公司,但都没有谈妥。
在最为关键的时刻,“白马王子”京基终于出现了,并及时送来了弹药和补给。
年5月,京基集团大笔一挥,首先给酷派提供了人民币5亿元的借款。
紧接着,斥下8.08亿港元,从贾跃亭手里买了8.97亿股份,晋升为第一大股东,酷派由此实现易主。
当时大家对这笔交易没有信心,地产商玩科技,基本都是惨败收场。
很多人认为京基投资酷派的目的是,为了酷派上市公司的壳资源和土地资源。
当时酷派最为值钱的是确实不是手机,而是地产。
年,郭德英在全球经济危机下的情况下,低价购入了诸多土地。比如深圳,东莞、河源、西安、郑州等城市的黄金地段。
到现在,这些土地已经价值连城。
深圳南山科技园北区的酷派信息港,东莞松山湖拥有亩产业基地,建成后预计实现产值亿元。
外界普遍认为这场交易是充满阴谋、狡诈,利益交织的资本局。
因为在此之前,许多科技领域明星企业家都曾执掌过酷派,但最后都以落魄收场。
地产商更是邪恶利益的代名词,他们的眼里只有地,只有物业,只有高楼。
但是,那又有什么关系呢?
在商言商,小孩子才做选择,成年人“我全都要”。
地产商要地,要物业,也更要手机,更要科技。
众所周知,手机行业是中国最为充分竞争的行业,没有特殊办法,没有特殊扶持,一切都靠“硬功夫”。
乐视贾跃亭、锤子老罗、金立刘立荣这些人,都曾倒在手机行业的血泊里。
但地产公司的财务、市场、土地、物业运用能力,却出奇地一家手机公司身上发挥得淋漓尽致。
90后的陈家俊掌权之后,马不停蹄,大刀阔斧改革,手段老练,用了多种手段让酷派起死回生的:
1、停止死磕手机市场。开始卖充电器、充电线,移动电源等配件。
2、停止国内市场无谓的成本投入。将旗帜插到大洋彼岸的美国,跟美国运营商合作。
3、盘活了酷派的土地和物业资源,将租金物业等收入都做到最大化。
4、除此之外,这个年轻人还确立了酷派是研发驱动的公司,持续投入更多的成本在研发方面。
图说:陈家俊
一顿操作猛如虎,这家手机公司被地产精英调教得服服帖帖。
输血、改革、发展,京基给了酷派最强的一条龙服务,最重要的是,酷派珍贵的专利技术星火,也得以继续延续。
就这样,在大众眼里,逻辑不可能成立的地产救科技的故事,出现了。而且看起来,一切都顺理成章,问题迎刃而解。
这位90后的地产二代,结结实实地给了看不起地产商的人一巴掌。
只有地产能救实业
事情确实正在起变化。
房价节节攀升经济下行之下,地产公司口碑不好,他们被认为是毁掉实体经济的元凶。
现在基本的逻辑是,经济下滑,公司倒闭,“地产”背锅。
大家认为,科技与地产是水火不容,此涨彼伏,你死我活的关系,只要卖房子的还存在,就会吸干一切科技企业的血。
但事实却是,能给科技公司补血的,有,且只有,地产公司。
京基投资酷派不是第一单。自年,以陈家荣为首,京基先后在文化、高科技领域发起多项投资:
1、年收购昂驰动画,进入动漫市场。
2、年,陈家荣与另一名投资者收购香港上市公司先传媒。
3、过往几年,陈家荣兄弟联手,先后投资美图、雷蛇、宏磊股份、壹账通、平安好医生、优信等多个股票。
这也不是个案,依赖地产自救的公司不在少数。
1、当年的康佳电视,依靠在深圳黄金地段华侨城的一块厂房用地,拍卖给了深圳房企龙光地产,从而获得了将近70亿元的收入,当时这个数字是全年净利润的73倍。借助这笔资金,康佳正式开启了转型之路,直到现在,康佳每年还能保持2亿净利润。
2、曾经被称为“深圳四大骗”的柔宇科技。号称有顶尖技术的公司迟迟没有广泛应用和量产,因此被媒体和资方频频质疑。在年,地产公司保利资本给柔宇注入了4亿元融资,让这家公司得以继续在技术和量产的路上走下去。
今年以来的案例就更多了。比如恒大做汽车,碧桂园做机器人,万科甚至还要养猪。
大势所趋,奔流涌动,地产的资金开始源源不断流向实业。
地产和实业不是对立面
很多人认为只有房价下降,房地产崩盘,就能让经济发展起来。
这种想法不仅幼稚,而且不尊重市场经济的合理性。
低房价就能发展经济吗?
举个例子,大家熟知的东北城市鹤岗,2万块就能买一套房,居者有其屋。
但这种城市能吸引人才吗?有经济发展吗?
中国一线城市是典型的营商成本低,居住成本高的城市。
通俗理解,写字楼很便宜,房价比较高。
低租金的写字楼,能吸引民营企业扎根入驻。民营企业才会源源不断,吸引人才来到深圳。
高成本的房价,则是人才漏斗。城市会用房价,吸附住精英群体和各行各业的佼佼者,淘汰一部分不适合这个城市的人。
因此低成本写字楼,高成本房价,能吸引源源不断人才,又能只留下优质人才,这是城市保持新陈代谢的方法。
优胜劣汰,再正常不过的市场经济理论。
一号技师最近给投资人上钟的过程中得到一些说法,投资互联网项目是百万元起步,投资技术项目是百亿元起步。
实业,特别是技术和量产想结合的企业,在现在的经济环境下是缺钱的,而且是缺大钱,这种只有两类的角色出得起:一个是政府,一个是地产。
国内的面板龙头企业京东方,依靠的巨额资金大力灌溉,终于在今天开始收获。新能源汽车创业项目,小鹏、蔚来、威马等,起始资金都是百亿元规模的。
技术实业需要大规模的资金周转,也需要大片土地进行生产,这个能力只有政府资金和地产商这两者才同时兼备。
福耀玻璃的曹德旺曾经对许家印说:经济转型升级,不是靠你许家印,还是要靠我们制造业。
傲慢的曹德旺可能不会想到,他远远低估了一家地产商对于实业的野心。除了火速考验贾跃亭的法拉第汽车,许家印为恒大汽车储备了0亿的资金。
房地产和实业不是对立面,只有最大化利用地产资金,实业才能获得哺育和发展。
邓公所言:不管白猫黑猫,能抓老鼠的就是好猫。
行业没有高下之分,资金没有优劣之分,只要最终能扶持实业,房地产就是一个优质行业,房产公司也就是良心公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