距离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公布
也有一段时间了
前几日,我们大泰州人口普查结果也出炉了。
而在儿童节前夕,三胎政策出来的时候,我整个人都惊呆了!
房地产短期看金融、中期看土地,长期看人口。那么,人口数据公布,楼市会否面临“人口拐点”?会给楼市带来了哪些新变局?让我们一起来看看~
POPULATION
全国篇
人口红利消退
但“接盘侠”还大有人在
总人口还是呈增长状态的,但是增长率却是“断崖式”下跌。从82年的2.09%到年的0.53%,人口增长率下降了近4倍。
数据显示,截止全国人口共万人,与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的万人相比,增加万人,增长5.38%,年平均增长率为0.53%比年到年的年平均增长率0.57%下降0.04个百分点。
虽然增长速度相较年之前已经明显放缓,但所幸人口总量还是在增长的。
所以别想太多了,14亿人的人口红利仍在,市场需求还是有的。那些认为“韭菜”不够用的,可以歇会了。
人口分布“马太效应”越来越强
选对城市很重要
胡焕庸在年提出了的划分我国人口密度的对比线——“瑷珲—腾冲一线”。
注:后因地名变迁,先后改称“爱辉—腾冲一线”、“黑河—腾冲一线”
这条线从黑龙江省瑷珲(年改称爱辉,年改称黑河市)到云南省腾冲,大致为倾斜45度基本直线。
大致地划分出了中国人口在区域上的分布,体现了中国人口东南和西北的分布区域之悬殊差异。
从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来看,东部地区人口占39.93%,中部地区占25.83%,西部地区占27.12%,东北地区占6.98%。
与年相比,东部地区人口所占比重上升2.15个百分点,中部地区下降0.79个百分点,西部地区上升0.22个百分点,东北地区下降1.20个百分点。
其中,广东增量最高,10年间大增万人,其次为浙江、江苏,分别新增万、万。这意味着,人口仍在向长三角、珠三角等东部的发达城市、都市圈和城市群聚集。
而河北、山西、内蒙古、辽宁、吉林、黑龙江、安徽、江西、湖北、湖南、四川、云南、甘肃的人口占比全国之比,都下滑了。
要知道过去10年我国人口还在缓慢增长中,也就说,这些地方常住人口增量跑输了大盘,甚至已经出现了负增长。
综上简单说,房地产行情的进一步分化,是必然。随着抢人大战的推进,预计这一趋势还会有增无减。
在市场经济下没有足够的竞争力肯定是经不起“推敲”的,买房也要看“预期”。房子始终是要人去住的,只有供给,没有需求,房价是没有支撑的。毕竟,全国不会只有一个鹤岗。
老龄化时代到来
潜在购房人群或将减少
老龄化,绝对是房地产最不好的消息,甚至没有之一。
普查显示,0-14岁人口为人,占17.95%;15-59岁人口为人,占63.35%;60岁及以上人口为人,占18.70%,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人,占13.50%。
与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,0-14岁人口上升1.35个百分点,15-59岁人口的比重下降6.79个百分点,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5.44个百分点,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4.63个百分点。
少儿人口比重有所回升,生育政策调整成效是有的。但0-14岁人口增加的幅度非常有限,只有1.35%,远远没有达到预期,人口老龄化程度还是进一步加深了。
通常来讲,65岁以上人口占比超过7%,则意味着进入老龄化社会。这一比重超过14%,则标志着“深度老龄化社会”的到来。超过20%,则称为“超老龄化社会”。
如果我们再细分到各个省份会发现,65岁以上占比超过20%的地方目前是还没有。
但是看60岁以上的老龄人口占比发现,超过20%以上的省份,还是有不少的。
老龄化社会,潜在购房人群本身就会减少,且幅度不小。年龄越大,概率上说,越不会是刚需。
而60岁以上的人,不仅可能没有置业需求,甚至随时还会打算将手头的房产交给家里子女继承。即一户两套、多套的家庭慢慢会越来越多。
城镇化率再创新高
中国正在步入城镇化后半场
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万人,占63.89%;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万人,占36.11%。与年相比,城镇人口增加万人,乡村人口减少万人,城镇人口比重上升14.21个百分点。
年,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3.89%,相比年大幅增加。按照国际规律,当一个国家的城镇化率处于30%-70%之间时,将处于加速发展阶段。而城市化率到达70%以后,房地产的黄金期就过去了。
过去10年,中国平均每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增加1.42个百分点。如果按照这个速度,只用4.2年时间,中国的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就可以突破70%。也就是说到年前后,我国城镇化率就有望突破70%大关。
城镇化,是中国房地产的“终极”支撑之一。一旦城镇化开始减速,未来房地产必然会受到影响。再没有人口的增量,想推动经济增长,难度会非常大。这也是各大城市“疯狂抢人”的重要原因之一。从刚开始都还端着,要求本科以上,到再不济也要专科,最后直接0门槛落户了,小城市可能要“多保重”了。
不过可不能忘了还有一点,中国有一个最大的不同:城乡二元的户口制度,居住在城镇不意味着落户在城镇,即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不等于户籍人口城镇化——公安部数据显示,截至年底,户籍人口城镇化仅仅只有45.4%。
房产资源还是掌握在少部分人手中。个人认为,影响会有,但楼市未来仍有一段距离的路要走。
家庭越来越小
10年新增近1亿个家庭
数据显示,全国共有家庭户万户,家庭户人口为万人;集体户万户,集体户人口为万人。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.62人,比年的3.10人减少0.48人。
自年普查以来,中国的户均家庭人数逐步变少,而全国的家庭数量大幅上升。
年的时候,全国(不含港澳台,下同)有2.77亿个家庭,平均每个家庭的人口为3.96人;
年全国家庭增加到了3.48亿个,平均每个家庭的人口为3.44人;
年全国家庭增加到了4.02亿个,平均每个家庭的人口为3.10人;
年全国家庭增加到了4.94亿个,平均每个家庭的人口为2.62人。
过去10年,中国新增了0.92亿个家庭。而家庭的规模,从3.1人减少到了2.62人。
家庭变小,说明在过去的十年里,中国人的房子数量变多了,毕竟有房子就能上新户口。
展望未来,这种趋势还会持续。现在的年轻人注重生活质量、注重隐私...预计在人口持续流入的城市,建设更多的中小户型住宅,未来更能满足市场需求。如果这种刚需型的住宅,再配上好的配套,其资产流动性、升值潜力都会非常好。
人口依然男多女少
男性压力更大
全国人口中,男性人口为人,占51.24%;女性人口为人,占48.76%。总人口性别比(以女性为,男性对女性的比例)为.07,与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基本持平。
相比年最高值.56,现在男女性别比稍稍降低为.07。我国的男女比例确实在改善,不过于大环境而言,依然男多女少。
很多人表示,这也是一直以来中国人婚姻问题矛盾突出的一个原因。
但你们可能不知道,这个数据是建国以来的最好的成绩了。现在男女性别比明明已经降低了,但男生找老婆却更加难了,神奇哎!
都说不成不规矩,不成方圆。过去娶妻生子可没有这么多条件,反倒现在结婚,房子、车子,票子无疑都是“上纲上线”了。于未来丈母娘来说,没有房就想结婚绝对是万万不能的。各位男同胞加油呀,真有压力也别太为难自己做舔狗,努力提升自己吧!
三胎政策开放
一定程度上能改善人口结构
儿童节前夕,三胎政策出来的时候,全网无疑成了“键盘侠”欢乐的海洋。
我觉得年轻人不要这么浮躁,毕竟人砖家这波操作明显是冲着“老用户”去的。那些连个女朋友都没有的,有你什么事呢?
数据比口嗨更靠谱,数据显示,放开二胎起到了预期效果:
16年开放二孩政策,17年出生人口万,其中51%是二孩。
《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》,全面两孩政策稳步实施。年出生人口万人,二孩及以上孩次占比为59.5%。
事实上,二胎政策放开以来,二胎一直是新增人口的过半主力。所谓二胎生的“很少”,是一种错觉。
如果这些群体,有一半能再生三胎,那就是每年新增近万新生儿,这个数据还是很可观的。
因此放开三胎也能一定程度上改善人口结构。
这里要强调一下,只是在一定程度上,为什么?
要知道,我之所以没有买三台保时捷,可不是因为限购!(当然,也不排除有个重要的原因是我比较低调)
我们普通人决定生不生二胎、三胎。并不是取决于政策是不是放开,而是有没有这个条件,能不能养好,教育好。
住房问题仅仅是其中一个,现在不像之前都是“散养”了,孩子教育、成长都是问题,甚至在很多方面,我们都陷入了内卷和交流的状态,大家怎么有勇气去生呢?
好在改革来了,国家再次要求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对学前儿童进行违规培训,老师不得让家长检查作业等等。
低生育时代已经来临
学区房概念可能会消失
很多人认为“不降房价,没法提高生育率”。
到底是保人口还是保楼市?一定是人口数据出炉后倍受讨论的话题之一。
但房价是中国货币和经济的锚,如果中国楼市出现问题,后果是难以评估的。
历史上选择主动直接刺破楼市泡沫的有我们的邻居“日本”,日本主动刺破后,低生育率也没有完全扭转,既然如此,为保人口刺破楼市泡沫有无必要?
但是低生育时代已经来临,如何拯救低迷的生育率,国家势必会采取一些其他措施。
怎么让人多生孩子呢?降低教育成本,减少家长压力!对楼市最明显的冲击,在学区房这块。如果学区房带来的教育压力不利于国家鼓励生育,给“学区房”降降温还是可行的。而且很多城市,学区房改革已经开始了,比如上海。
本地篇
5月18日
江苏省人民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
亮出最新“人口家底”
数据显示,全省共有家庭户户,集体户户,家庭户人口为人,集体户人口为人。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.60人,比年江苏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2.94人减少0.34人。
全省13个设区市中
人口超过0万人的
是苏州市
总数为:人
与年我省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
13个设区市中
有10个设区市人口增加
人口增长较多的5个设区市依次为
苏州、南京、无锡、常州、徐州
苏州人口增加了人
苏州人口占全省的比重
由年的13.30%
上升到年的15.04%
5月29日
泰州市统计局
公布了
泰州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
其中包含了泰州各地总人口、性别构成、年龄构成、受教育情况等,信息量还是非常大的。
1、泰州市总人口情况
全市常住人口为人,与年我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人相比,十年共减少人,下降2.30%,年平均下降0.23%。
是的,“负增长”了,可能出去“打工”了。
不过,这样的形式势必将会逆转过来的。当下的泰州,正以举办年省运会为契机,全面实施做强城市两年行动计划,掀起新一轮城市建设热潮。
同时,我市部署开展“凤城青年人才集聚计划”,其中涵盖了高薪揽才、安居保障、应聘补贴、就业扶持,购房券等多个方面,共有6条政策细则,将为优质人才提供资金扶持和综合补贴等优厚政策。
旨在以集全区之力营造拴心留人的环境和成长成才的条件,让泰州成为人才向往之地和人才辈出之地。
2、人口性别构成情况
全市常住人口中,男性人口为人,占50.11%;女性人口为人,占49.89%。
性别比低于地区的有3个,分别是海陵、姜堰,泰兴;高于的地区有4个,分别是高港、高新、兴化,靖江。
其中海陵区性别比最低为96.92,兴化市性别比最高为.86。
总人口性别比(以女性为,男性对女性的比例)由年我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99.95上升为.46。
那些口口声声说,泰州女多男少的可以停一停了。别挣扎了,认清现实吧!现在顶呱呱的数据摆在这儿了!未来丈母娘那边你自己看着办!
3、人口年龄构成情况
7个市(区)中,15-59岁人口比重在65%以上的市(区)有2个(海陵、高新),在60%-65%之间的市(区)有2个(高港、靖江),在60%以下的市(区)有3个(姜堰、兴化,泰兴)。
7个市(区)中,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在7%至14%之间的市(区)有1个(高新),在14%至21%之间的市(区)有3个(海陵、高港,靖江),在21%以上的市(区)有3个(姜堰、兴化,泰兴)。
在意料之中,人口年龄结构“最年轻”的区域是医药高新区。作为一个年轻的板块,有着优秀的预期。城市向南,便利的通勤条件和“国际”城南的“高大上”,这些年吸引了为数众多,怀揣理想的年轻人到此安放“灵魂”,陪伴城市一起成长。
4、人口受教育情况
大学文化程度人数最高的地区是高新和海陵,竟不是我泰的教育“重阵”大姜堰。有点出乎意料。这或与姜堰人口老年化程度更高等多方面因素有关...
海陵、高港、靖江,高新大学文化程度人口所占比列均超过了15%,而海陵和高新均超过了25%,远远超过全国平均值,属于一个非常高的水平了,可喜可贺。
与年我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,每10万人中拥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人增加到人;拥有高中文化程度的由人增加到人;拥有初中文化程度的由人减少到人;拥有小学文化程度的由人减少到人。
文盲、低学历的人群减少,与此同时,高学历的人才增多。人口受教育程度明显的提高了,泰州向来是个重教的城市。再者,随着全市教育资源的不断加强,这都是必然的。
写在最后,种得梧桐树,引得凤凰来!泰州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充满幸福感的城市,一个包容的城市。相信,这次一定能够抓住机遇窗口,脱颖而出。
下一个十年,值得期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