海报设计:王莉蓉
甘肃日报新甘肃客户端联合7省市党报党端推出特别报道:中国榜样时代力量
视频|传递信心与力量!甘肃日报、新甘肃客户端联合7省市党报党端推出《中国榜样时代力量》融媒报道。(视频编辑:尹黛)
编者按
时代精神催人奋进,榜样光辉照亮征程。党的十八大以来,从“大山女儿”黄文秀到“扫雷英雄”杜富国,从敢向绝壁要“天路”的毛相林到扎根荒漠治沙造林的八步沙“六老汉”三代人……全国各地接连涌现出一批重大先进典型人物,先后被授予“时代楷模”荣誉称号。他们的事迹厚重感人、道德情操高尚、影响广泛深远,激励全国各族人民撸起袖子加油干,凝心聚力谱华章,意气风发向未来。全国两会期间,甘肃日报、甘肃新媒体集团新甘肃客户端联合黑龙江日报、天眼新闻、大众日报、川观新闻、重庆日报、江西新闻、山西日报省市党报党端推出“中国榜样时代力量”——“时代楷模”寄语全国两会传递榜样精神特别报道,综合运用图文、海报、短视频等融媒体形式,讲好榜样故事、展现他们在新时代的新担当、新作为,在全社会凝聚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磅礴力量。
八步沙“六老汉”:沙漠里树起的丰碑
八步沙,位于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北部,腾格里沙漠南缘。“出门八步就是沙”,上个世纪,这里饱受风沙肆虐之苦,曾荒无人烟,风沙肆虐,沙漠以每年7.5米的速度吞噬农田村庄,影响着当地数万群众的生产生活。
年,郭万刚的父亲郭朝明和村民石满、贺发林、张润元、程海、罗元奎6人摁下鲜红手印,以联户形式承包下7.5万亩治沙任务,决定在八步沙种树。
年,郭朝明病退后,31岁的郭万刚接过父亲手中的铁锨,走进了八步沙。条件虽艰苦,但一条乔、灌、草结合的荒漠绿道却不断在八步沙延伸。
“活人,不能让沙给欺负死,就算是豁了命,也要把沙给治住!”为完成父辈们的治沙遗愿,甘肃省古浪县八步沙林场场长郭万刚使出全身力气,拿着铁锨重重抡向这片不毛之地。
沙进人不能退!刮走多少,补种多少!经过摸索尝试后,他们研究出麦草固沙、保护树窝的方法,让树苗成活率大大提高,治沙工程进度也全面加快。年,八步沙造林点7.5万亩任务全部完成。第一道绿色屏障在八步沙已然扎下,但沙漠“黄龙”仍在北方蛰伏。
在八步沙治理好后,年,郭万刚带领第二代治沙人相继接过父辈手中的铁锨,走向了更为偏远的黑岗沙。
较之八步沙,这里的地理环境更为复杂,风沙肆虐也更为频繁。为了更好地治沙,第二代治沙人常年驻扎在腾格里沙漠腹地,完成治沙造林6.4万亩,封沙育林11.4万亩。
年,郭朝明的孙子郭玺加入林场,八步沙有了第三代治沙人,续写治沙造林传奇故事。八步沙林场管护区内植被覆盖率由治理前的不足3%提高到70%以上,建成一条南北长10公里、东西宽8公里的防风固沙绿色长廊。
年3月,中宣部授予八步沙林场“六老汉”三代人治沙造林先进群体“时代楷模”称号;年1月,八步沙林场“六老汉”第二代优秀代表郭万刚被国家林草局授予“林业英雄”称号。
40余年,三代人前赴后继,让沙漠变绿洲。总有人问治沙人这样做图啥,他们的回答坚定而有力:“图的就是保住土地,保护我们的家园。”
郭万刚对未来古浪县的生态发展充满了信心:“发展到现在,古浪县的治沙效果越来越好,国家的防沙治沙政策也越来越全面,为今后古浪县北部沙化土地治理铺平了道路。”
全国两会召开之际,郭万刚对记者说:“希望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听到更多国家防沙治沙政策方面的好消息。我们还要一代接着一代干下去,治更多的沙、栽更多的树,让我们的家乡再无黄沙,绿意永驻。”(新甘肃·每日甘肃网见习记者马腾飞)
孙波:秉持公平正义信仰铸就力量
“28年来,我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理念,认认真真办理好手里的每一起案件。作为一名基层的一线法官,如何追求公平和正义?我认为就是要弯下身,踏踏实实办好案件,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和正义就在身边……”在全国两会召开之际,黑龙江省鹤岗市工农区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孙波,说出了这样一番铿锵有力的话语。孙波还寄语两会:“草长莺飞,春回大地。祝愿两会顺利召开,为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,起好步!”
“最美奋斗者”“全国先进工作者”“时代楷模”“全国模范法官”“全国法院先进个人”“最美基层法官”……28年来,孙波参与审理案件余件,主审案件余起,没有一起改判,没有一起不廉举报,没有一个当事人上访缠诉,他以实际行动践行了“司法为民、公正司法”工作理念,表现出了一名人民法官忠于党、忠于人民、忠于司法审判事业的优秀品质。
诸多荣誉是孙波头顶的光环,但两次肾移植失败,只能靠每周三次的血液透析维持生命是他多年来一直要经受的考验。在北京住院13个月,法律专业书一直陪伴孙波与病魔搏斗,倾心工作,即使父亲生病也只能由妻子代为尽孝。在妻子眼中,他是痴恋这份职业并不惜为之付出生命的“工作狂”,在同事眼中,他是把满腔热情无私奉献给审判事业的“最美法官”。而在孙波看来,奉献是一种美德,也是我们镌刻在这个世界上最好的文字。(黑龙江日报记者王晓丹)
黄大发:凿出“生命渠”干出新天地
“水过不去,拿命来铺!”是他许下的铮铮誓言;36年锲而不舍,一条天渠映照初心。他就是“时代楷模”、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平正仡佬族乡团结村(原草王坝村)原支书黄大发,被誉为“当代愚公”。
曾经的草王坝山高石多、缺水严重,“滴水贵如油”是这里的真实写照,因为无法种植水稻,当地人长期以玉米、土豆为主食。黄大发当选草王坝大队大队长后,下决心要改变草王坝长期缺水的命运,让群众过上好日子。
20世纪60年代起,他带领群众两度上山修渠。不懂技术就学,悬崖峭壁他不顾危险带头上,为了修渠四处奔波磨破脚底……历时30余年,靠着锄头、钢钎、铁锤和双手,硬生生在绝壁上凿出一条长米、地跨3个村,绕三重大山、过三道绝壁、穿三道险崖的“生命渠”。为了修渠,黄大发一心扑在深山里,因为来不及送医,二女儿和大孙子接连离世,成为他心里永远的痛。
年,汩汩清水终于流进了草王坝村。村里每年粮食产量从原来的6万斤增加到近百万斤,村民们终于吃上了白白的大米饭。这条“天渠”也被当地人亲切地称为“大发渠”。
通水后,黄大发又先后组织了通电工程、通路工程,彻底改变了村民用电和出行问题。
在黄大发的感召下,近年来,村“两委”班子带领村民发展中药材,种有机稻米、有机高粱,发展旅游业、精品水果产业,养殖肉牛、生态猪、蜜蜂等,群众的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。年底,该村顺利脱贫出列,全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。
“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,新时代是创造出来的,干就有,不干就没有!”黄大发的话语字字千钧、掷地有声。
全国两会如期而至,黄大发说,希望全国两会能有更多惠及“三农”、推进乡村振兴的政策和建议,他将继续团结带领村民撸起袖子加油干,下决心干,埋头苦干,让大家都过上富裕日子!(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岳端郭加尧)
王传喜:带动村民实现共同富裕
2月25日,“时代楷模”、全国政协委员、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卞庄街道代村党委书记、村委会主任王传喜又一次来到代村新安居楼施工现场,了解项目建设情况。
“我们去年又给村民盖了4栋安置楼,村里年满22岁的村民都能分到。”王传喜说,这个项目目前已经完成封顶,到今年十月份就能分到村民手中。多年来,代村一直坚持以每平方米元的价格为村民提供保障性住房,这个价格还不到目前市价的十分之一。
带动全体村民实现共同富裕,正是王传喜担任村党组织带头人二十多年来一直在做的事。沿着贯穿代村东西的幸福路边走边看,树木掩映着一排排二层小楼,村民家门口就有幼儿园、医院,村里还建起了一间幸福家园,上了年纪的村民在这里可以免费就餐。幼有善育、学有优教、劳有多得、病有良医、老有颐养、住有宜居、弱有善扶,这样的好日子,在代村已经成为常态。
“一天三顿饭有米也有面,鸡鱼肉蛋还不断。”村民李学全说,像他这样的老人能享受到重阳宴、集体旅游等福利,有些闲不下来的老人,还可以申请在村办企业里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,老年生活过得充实又有意义。
目前,代村每年投入到民生保障领域的资金超过万元,而村民之所以能享受到这样的高福利,得益于代村持续壮大的集体产业。自打年王传喜成为代村党组织带头人,他带领村民办商贸城、建农业公园、发展“印象代村”商业街,各类乡村振兴项目蓬勃发展。年,代村村集体所有的产业,总产值达到38亿元,村集体年收入1.6亿元。
“只要有好的经验做法,我们都要共享,因地制宜向周边村庄推广。共享经验,就能改变群众观念,群众观念改变了,共同富裕的梦想就实现了。”王传喜说。
全国两会召开之际,王传喜非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