年11月20日上午,我们工作室一行迎着初冬凛冽的寒风,走进了平度市南村中学送教。
在本次活动中,我出示了一节湘教版八上第四章第二节工业。对本节课,总感觉遗憾多多,现就本节课做认真的课后反思。
亮点一: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,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
从昨天磨课,一直不理想。我不想再利用讲“农业”一节的祖国七十华诞作为课堂的情景主线,一直想找一个突破口。众所周知,课堂教学活动,并非一种模式的载体。所谓“教无定法,贵在得法。”因而,在准备讲工业时,我就想该从哪里入手呢?就在前天晚上,我决定从家乡即墨、青岛至平度入手。在学校试讲时,因为是自己的学生,我首先由即发、红领、即墨老酒和汽车城的图片导入,这是即墨的品牌工业,学生不会陌生。家乡工业的发展必然体现我国现代工业的强大,由小到大,由此及彼,立足家乡看全国。所谓:家是缩小的国,国是扩大了的家。
但今天面对的是平度市农村的学生,因而,在昨晚的再加工过程中,我就想,如何能快速拉近和孩子们的距离?如何引发他们学习本课的兴趣?所谓“课伊始,趣已生”。于是,我在百度中输入“平度”和“南村”二词,很快就搜索到平度大泽山葡萄酒,其中以高氏庄园尤为闻名。接着看到了南村海信工业园的搜索引擎,我连忙点了进去,并找到了几张照片。这样,一个走亲访友的故事顷刻在大脑中成熟起来:“今天一大早,老师就简单吃了一点咱们中华老字号——青岛食品厂的钙奶饼干,然后喝了从海尔冰箱中取出城阳迎春乐牛奶厂生产的酸奶,拎上我们即墨的品牌礼品——即墨*酒厂酿造的即墨老酒,匆匆乘着即墨汽车城制造的大众汽车,一路向西北开拔,沿途就是钢铁洪流,到处是汽车,我们一路七拐八拐,终于来到了咱们平度南村中学。今天很冷,所以,老师内着全国名牌我们即发针织工业集团生产的内衣和衬衣,外穿红领西装,脚蹬中华老字号青岛皮鞋厂制造的浮德女鞋,准备去大泽山品尝葡萄酒,去南村海信工业园参观访问。”“老师的这段话中涉及的关键词是什么?”“工业!”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,意识到工业和人类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。工业已渗透到人们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、点点滴滴;无时不有,无所不在。
这样的一番操作,学生对工业的地位和作用呼之欲出。在学习机械工业后学以致用,在辽中南工业基地布局的原因后,我又引领学生分析青岛发展工业基地的条件——①临近煤矿产地(淄博);②铁路、公路和海运,交通便利;③市场广阔。这样,既引导学生注重生活地理,同时又呼应开端的青岛乡土工业引入。
亮点二:本节课最大的亮点就是德育的渗透,落实立德树人总目标
教师的天职就是教书育人。笔者一向认为,教师,既要教好书,更要育好人。尤其是第四章中国主要的产业,学生通过年祖国母亲七十华诞,对伟大祖国应有的自豪感、使命感已打下了深深的烙印。所以,作为一名老地理,我深知,学生对祖国的良好情感是需要教师日常教学中耳濡目染的渗透。久而久之,学生就会养成学生对祖国、对家乡深厚的情感。有一句话足够诠释——谁不爱家乡的山河水,一草一木总关情。一开始,我想运用讲第一节农业时的情境创设,那是轻车熟路。但在自己内心,总想别具一格。一如穿衣服,不喜欢撞衫的感觉。所以,只能自己找出路。在白天的试讲过程中,因课件未做好,只能用原来的课本的课件,这节课,我做成两节课来讲,就会轻松得多。但作为一个篇章,必须有自己的的闪光点。所以,我设计的活动二:回溯工业看发展。在知识点的承接、过度时情感引路——年10月1日,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布:“中国人民终于站了起来!”至今新中国已经走过71个年头了。71年的栉风沐雨,71年的砥砺奋进,中国工业从一穷二白到繁荣昌盛,从“洋火”、“洋油”到高端的“中国高铁”、“中国制造”,从站了起来到举足轻重,中国工业经历了70年发展的风风雨雨,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。”接着展示我国煤炭、钢铁、发电量等图表说明问题。“而今,中国国力从来不曾如此强盛,百姓生活从来不从如此富足,人民精神面貌从来不从如此昂扬奋发。从庚子之春的新冠疫情,火神山、医院在短短的10天建成并投入使用,使武汉的疫情在短短的两个月内得到有效的控制。彰显了‘中国速度’、‘中国力量’!‘基建狂魔’不是白白得来的!”在几个关键词的呈现后我娓娓道来——70年后的今天,中国已焕然一新:工业增加值突破30万亿元,成为世界第一大工业国,且是全球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目录中所有工业门类的国家。而在多个工业门类中,有个产量世界第一。那么,从破败凋敝、举步维艰到冠绝全球,中国工业经历了哪些激动人心的时刻?
通过东风汽车CA71、大庆油田、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,秦山核电站、东方红1号人造地球卫星上天、神舟五号飞船、玉兔号月球车、复兴号高铁、辽宁号、山东舰航母、蛟龙号、奋斗者潜水器等图片资料的展示,让学生真实感受中国工业发展的巨大成就,而中国工业的飞速发展,很好印证了“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!”这一真理。籍此,培养学生为伟大的中国梦而努力学习的责任感和使命感。
亮点三:注意思路引领,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
本节课的重难点是主要煤矿、油田的分布。主要钢铁工业基地的分布及布局的因素是难点内容。教学中,通过小歌谣引导学生在板图上识记、落实主要煤矿的分布。黑龙江、鸡(鸡西)、鸭(双鸭山)、鹤(鹤岗);一山(元宝山)两河(霍林河、伊敏河)内蒙古。山西煤,数第一,大同阳泉和西山;陕西神府矿,宁夏石咀山;辽宁阜新矿,河北开滦和峰峰,山东淄博和兖州,河南平顶山,安徽淮南北,江苏徐州矿,贵州六盘水,四川攀枝花。石油工业的分布,则是根据省份落实到地图上去。及时的小反馈,也是知识点诊断的主要方式。
在分析钢铁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时,先进行思路引领。发展工业的自然条件——原料、燃料和水源;社会条件——交通、劳动力、市场、科学技术等。通过方法的引领,辽中南工业基地的学以致用,又以青岛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,让学生一步一个脚印落实下来。
败笔一:缺乏学情的把握、和课堂的及时调控
本节课最大的败笔在于对南村中学学情的了解不到位。原以为,我们都是农村学校,在学生生源上有共同点,就自以为是的没去做悉心的了解。忽视了不同地域不同学情。因而,在和学生的师生互动、生生互动中配合不是很协调。虽然经过引导,学生表现也可圈可点,但课堂上更多的时间在于诱导学生,以至于上课时间超过5分钟多。
在发现问题后,教师应及时调整课堂教学的进度。及时放慢速度,将课容量减少。工业一节课在新课标上定位是4课时,通常教师是2节课讲完。在今天这种情况下,我应该将进度调整至能源工业,引领学生分析能源调配的意义就好。毕竟主要的煤炭工业、石油工业需要学生识记。如果学生在学习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第一节自然资源概况时,教师没有要求学生度重要煤田、油田的识记,今天的煤炭工业、石油工业的学习并不轻松。而我安排的内容,是学习完机械工业,将青岛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分析之后,加上课外拓展,首尾照应,从乡土地理开始,到乡土地理结束,让学生感知学习对生活的有用的地理。因为课堂容量大,教师新授的速度快,学生对庞大的信息量接受就有点难度。所以,无论做什么事,须知己知彼,才能百战百胜。
败笔二:缺少留白,应给学生足够的探究时间
多年上课的特点,课堂容量特大。一节课,学生几乎没有多少喘息的时间。课堂密度大,要求学生密切配合的程度也高。学生的自律性也较强。从某种程度上说,学生缺少自由发挥的空间,限制了其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拓展。
这也是教育的矛盾体。为了八年级的地理会考,地理课程拼命往前赶。由于课程量设置不足,而地理教师任教班级都很多,不可能再加更多的课。教师只能加大课堂密度来解决问题。久而久之,就形成了课堂容量大的教学习惯。
对于今后的课堂教学,须注意课堂留白问题,应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探究的时间。一句老话说得好,“纸上得来终觉浅,绝知此事要躬行”。学生只有自己亲身体验的学习过程,印象才会深刻。毕竟,我们教育的本质是以人为本,课堂主旨是最大限度促进学生个性健康、长足发展。
另,中国工业那些激动人心的时刻,最好以微课呈现。在声情并茂中,教育效果会更佳。课后反思,是为了更好的砥砺前行。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,是为了把最好的交给学生。
而于教育者本身,没有最好,只有更好的自己。
落笔于年11月20日晚
感恩的心
感谢有您
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#个上一篇下一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