年春,在黑龙江鹤岗市萝北县太平沟乡兴东村,抗联将领冯仲云以“崔家大车店”为掩护点,崔家地营、荆家渔沟、孙家菜园“三家窝棚”为联络点,建立了抗联地下交通联络站,成为向抗联军队收集情报、接送战士、筹集物资的重要通道。期间,交通站成员们曾掩护赵尚志将军渡江奔赴苏联会商抗日事宜。八十二年后的今天,这个交通站成为抗联遗址。这片光荣土地,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红色故事,传承着宁死不屈,艰苦奋斗的红色精神。
当前正值全国政法队伍教育整顿,各政法单位充分运用红色资源开展政治教育,重温革命岁月,党性修养得到了整体提升。3月29日下午,鹤岗市萝北县公安局组织50余名党员干部集体乘车30余公里,跟随一位兴东村村民走进这片遗址重温红色记忆,聆听发生在自己土地上的革命故事。
这位带路的村民正是当年交通站年龄最小的交通员、“九三”阅兵仪式受邀支前模范荆树有之子荆荣华,荆树有今年已经89岁高龄了,考虑身体不便原因,便由64岁的儿子荆荣华老人替父向民警讲述着交通站轰轰烈烈的抗日历史。
一下车,荆荣华带领民警参观了“崔家大车店”,大车店呈半地下室形状,由于室内面积较小,荆荣华只能让参观队伍分成四批进入。
民警们缓缓地走下台阶,一进屋内便看到一铺倚靠在西侧墙面的土炕,占据着大约三分之二的墙体长度,炕上的正中央摆放着过去交通员使用的木桌、瓷碗、水壶,西侧墙面的正中央印有东北抗联老战士、黑龙江省政协原副主席李敏手写的“兴东抗联交通站遗址”几个大字,在炕头对面的东侧处,陈列着“赵尚志用放大镜”“联络信号石”“苏联红军军用缸”等抗联文物,在东侧的墙面上,挂有孙山、崔炳贤、荆成玉等交通站部分成员简介资料。民警们一边参观,一边听着荆荣华讲解着这些幕后先辈的抗战历史。
据荆荣华讲述,现在的崔家大车店是近年来按照原样复建的。由于是复建的,棚顶、墙体都需要粉刷和加固,卫生也会定期清洁。民警也讨论到,过去的室内条件要比现在艰苦很多。
从崔家大车店门口走出,民警们跟随荆荣华向东步行大约50米,来到了刻着李敏题写的赵尚志渡江纪念碑前,荆荣华缓缓走到纪念碑下,整理了摆放在碑下的小花,流露着对先辈的敬仰与哀思之情。
纪念碑是由荆荣华自费制作,高度.3厘米,重45.93吨,象征着年9月3日抗日战争胜利。
参观队伍分为左右两列,庄重站在纪念碑前,聆听着荆荣华讲述父辈抗联的烽火岁月,荆荣华说,“爷爷荆成玉当年就是交通员成员之一,后因汉奸告密,爷爷被日本鬼子杀害,三家窝棚和大车店也被烧毁,那时父亲才12岁,他热血年少,继承着父亲的遗志,进行秘密工作,直至抗战胜利。”紧接着,荆荣华指着北边不远处的黑龙江说,“赵尚志将军曾通过这条江前往苏联商讨抗日策略的。”说到这里,荆荣华脸上充满着自豪之情。
当天下着小雨,天气寒冷,但抵挡不住民警聆听讲述,重温历史的热情,“没想到我守护的这座城市竟有抗战英雄的足迹”一位吉林籍萝北县公安民警听到荆荣华讲述后骄傲地说。
萝北县公安局党委副书记、政委杨淑玲在总结发言时指出,抗联英雄抵御外敌,我们如今维护治安,具有保障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同样内涵,今天走进自己所在城市的抗联遗址,实地探寻,亲自倾听,跟在电视和网络上学习党史的感觉截然不同,这片抗联遗址是鹤岗的宝贵财富,是每个市民的骄傲,党员干部永远不要忘记来时的路,继承和弘扬革命的光荣传统,为公安事业做出新业绩。(中国日报黑龙江记者站)
来源:中国日报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