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年的楼市,可以说经历得相当“跌宕起伏”。首先是年初的“大疫”,各地楼市陷入了长达百日的“冻结期”,商品房销售惨淡、施工进度停滞、房企纷纷破产倒闭。就在很多人认为楼市已经“不行”的时候,多地又纷纷传来“新房销售预警,房源紧缺,某房企75折开盘”的消息,虽然后面证明是部分房企为了增加销量的“噱头”,但着实让不少购房者捏了一把冷汗。
时间来到下半年,为了加快经济复苏,央妈开始多次“放水”,不少人认为这些资金会流入房地产市场导致房价上涨的时候,多地开始提高购房门槛的调控,并且央行及银保监会也对相应的互联网金融贷款进行了限制,打消了购房者的顾虑。但紧接着房价“领头羊”深圳又出现了新一轮的炒房热,多个地区房价开始大涨,不过迎来的却是更为针对的楼市调控,挂牌价格一周内又被“摁”了下去。
随后,央行与银保监会又对房企进行了“三道红线”的约束,限制了房企的融资来源,为了解决高负债率问题,很多房企不得不进行适当的降价活动,保证自己不越线。与此同时很多城市也迎来了一轮新的调控,就在大家对于房价回归理性看好的时候,易居房价研究报告却浇了大家一盆冷水,房价已经突破了“万元大关”,并且持续了5个月。
至此,很多购房者对于楼市陷入了迷茫之中,即使有购房需求的人也不知道应不应该买房。虽然从局部上看不出来楼市下一步发展如何,但我们可以从全年的房价走势来看看,楼市经历了这一番“操作”之后,房价到底上涨了多少:根据中指研究院发布的11月房价数据显示,年11月,百城新建住宅同比上涨3.63%。“3.63%”是个什么概念呢?比很多地方首套房房贷利率还要低。因此,可以看出房子已经不具备炒作属性了。
而明年刚好是“十四五”规划第一年,在其大纲中也提到了对于未来楼市规划: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、不是用来炒的定位,租购并举、因城施策,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。可见未来楼市调控依旧是以稳定发展为主,逐渐消除楼市泡沫为目标。因此对于有购房需求的人来说,不必担心未来房价会大跌或者大涨,这里分享买房“三不要”原则。
第一,不要买偏远地区的房子
我们经常听到“分化”这个关键词,那么如何定义分化呢?事实上,分化不仅出现在城市内部,也出现于城市之间。对于城市内部,核心地段与周边地段有分化,核心地段的房价水涨船高,周边地段可能受到影响而波动。甚至相隔一条街的房子价格都可能相距甚远,比如深圳福田上步路,两边的房价最高差距达到10万元以上。
而城市之间的分化则更加明显,虽然目前城市化已经进入中后期,但每年的毕业季与打工季,都有无数的毕业生与打工者前往一二线城市发展,那么对于这些城市而言,人口流入带来了购房需求,因此这些城市购房需求是不会降低的,因此房价也会呈现稳中有升的趋势。
而对于一些偏远地区的城市来说,由于常年人口流失,住房需求在不断减少。在楼市泡沫的不断消除下,房价也会很快回归到真实水平,抗跌性比较差。比如著名的“网红”城市鹤岗,虽然房价很便宜,但还是在持续走下坡路。因此对于购房者来说,尽量不要选择过于偏远的城市,除非是为了养老所需,选择偏远的城市可能会比较安逸。
第二,开盘时不要冲动
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是:当前楼市需求真的已经不多了。今天4月,央行公布了城镇居民家庭负债统计报告,结果显示,当前城镇家庭住房持有率已经超过96%,且户均持有1.5套。而另一方面,城市化的进度放缓,并且农村也有各种住房福利政策,很多人也不会选择城市。可见未来楼市需求已然不多了。
而对于开发商来说,当下正面临着“三条红线”的压力,降低负债率是首要任务。但楼市需求逐渐减小的同时如何增加销量呢?很多开发商于是就选择在开盘的时候“做文章”。主要分为3个步骤:首先,营造开盘氛围。在开盘的时候,请大量的托来撑场面,让购房者感觉有很多人来抢房,营造一种房源稀缺,供不应求的紧张感。
其次,延长等待时间。开盘之前估计将时间拉得很长,很多购房者在经历一天漫长的等待期,最后身心疲惫,可能考虑的就没这么多了。最后,缩短认购时间。试想一下,在经历了一天的漫长等待后,又看到这么多“购房者”在抢购,并且认购时间又这么短,很多真正的购房者根本来不及多想就入手了。但不少人最初都是抱着来看看的目的。
第三,不要买面积太大的房子,认清自己的资金实力。
很多购房者,特别是比较年轻的购房者都有这么一个毛病,那就是喜欢买面积过大的房子,比如月薪只有,选择月供以上的房子,或者夫妻月收入一万,选择月供元以上的房子。这么做的后果就是还贷压力过大,自己今后的生活会特别困难。但很多人买大房子的主要目的也只是为了说出去“有面子”。
很多人可能会认为自己年轻未来还有升值空间,那么工资也会水涨船高,但对于年轻人来说离职换岗同样也很普遍,而一旦遇到了收入的真空期,那么房贷的压力就被倍增,最终可能会被房贷压垮。因此这里的“大”指的是相对意义上的大小,购房者们要权衡清楚自己的资金实力,再决定买什么样的房子。
单选
你会选择购买期房吗?
会不会打开百度APP进行投票